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
跨学科融合为滨海畜牧业注入人才动能
周光现 安立龙 刘靖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约18400千米,滨海区域广阔,畜牧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滨海现代农牧业的优良条件。仅广东省粤西滨海地区,就分布正大、恒兴、海大、新希望、粤海等龙头农牧企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滨海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广东海洋大学加快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动物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和国家教育部门新农科建设项目为载体,跨学科整合科教资源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追前沿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接地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提升行业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促进热带滨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趋势,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维度对畜牧业生产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及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影响的视角出发,深刻认识畜牧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动物科学专业着力培养信仰坚定、品德优良、本领过硬,具有“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优秀品质,具备扎实畜牧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规划、生产、组织、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一专多能”复合应用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读听思说写用”基本技能,具有“学思践悟行”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增强素质的良好习惯,具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行动的良好意愿。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立足自身实际和优势,系统设计方案,将培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创新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改革之中。动物科学专业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发现和应用滨海现代畜牧业生产规律、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目标,跨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以畜牧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各要素优化配置组合为重点,跨学科优化课程体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设计构建滨海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管理运营生产体系、促进畜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以学生需求为舵优化课程教学改革新航程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开设“动物科学专业导论”“动物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论文阅读与写作”“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学习、知识创新和应用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动物科学专业打造了“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生物工程概论”等7门省级在线开放一流课程。
顺应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对人才的需求,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对接畜牧业产业化生态化工业化数字化发展需要,跨学科开设生物学、兽医学、水产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等课程,提升学生跨学科构建知识体系、跨学科创新技术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设置课外阅读、报告撰写和专题讨论汇报环节。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技术应用条件、技术应用前景、技术应用面临问题、理论与技术前沿、本领域理论与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论技术发展史、本领域杰出人物等知识传授。
为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动物科学专业在学生文献查找、论文阅读、读书报告撰写、研究选题、方案制定、方案实施、论文(报告)撰写、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等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对接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开展创新研究及技术应用需要,改革理论课教学模式。其中“动物繁殖学”等7门省级在线开放一流课程,建立线上自主阅读学习、教师线下专题讲授、AI线上辅导及助教线下辅导、学生专题讨论与汇报、线下线上完成作业及线下考核等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阅读学科前沿文献、钻研教材专著、撰写读书报告和课程论文,对关键问题进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对学生进行“读听思说写用”“学思践悟行”训练。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需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专业主干课程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设跨学科综合实习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等,建立文献阅读、方案设计、专题实验和研究、报告(论文)撰写、专题汇报和交流等环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将大赛成绩及读书报告撰写、专题汇报、设计方案、专题论述等评价性、设计性和综合应用性题目,纳入学业成绩评价范围。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没有停留在学校内部,还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促进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链接。针对学生对畜牧产业主要环节缺少了解、整合资源能力和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动物科学专业组织学生赴企业实习,开展生产活动组织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各环节发展,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针对学生缺少实践锻炼和创新性解决产业问题能力等问题,动物科学专业组织学生赴滨海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产学研教学基地、科技小院,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接产业链需求跨学科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广东海洋大学聚智用才写好“强师篇”。学校拥有畜牧学、生物学、兽医学、水产学、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背景的博士,动物科学专业对接滨海现代畜牧业饲料生产、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生态化工业化数字化畜禽养殖、病害防治、畜牧业环境控制与改善等环节对新技术的需求,跨学科组建教学能力高、科研能力强、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人才第一资源与创新第一动力如何激荡出磅礴力量?动物科学专业依托高水平教师队伍,承担21项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1项广东省科技部门项目、2个省级产业学院、4个省级实验室、2个省级产学研基地、2个省级科技小院、市厅级项目30项等。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围绕广东遂溪县城月畜禽健康养殖与种养循环、广宁县坑口镇竹下种植技术提升与品牌建设服务、廉江市横山镇家禽果蔬现代化种养技术服务与推广,形成了3支“百千万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了廉江滩涂牧场示范基地,开展种养结合生态畜牧业技术示范。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强化科教融汇,带领学生开展湛江鸡、雷州黄牛、雷州山羊等种质资源开发与品种选育、滨海热带作物栽培与饲料化利用、滨海热带畜禽营养调控与海洋资源饲料化利用、动物繁殖原理与种苗繁育、生态健康养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教师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双百行动”工作先进个人1人;对接产业需求的“三情怀五能力”动物生产类专业“学思践悟行”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适应产业需求“读听思说写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等项目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主持1项国家教学科研项目,主持1项省级科研项目,省级教研室1个,建设国家教学科研平台2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4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主编《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实习指导》《配合饲料学实验技能教程》《动物生态环境与生产》和《动物学》(第2版)5部教材,其中《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态环境与生产》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
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近5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队一等奖和二等奖,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省级三等奖;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20篇文章,参与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创新创业项目6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4项;毕业生中的大多数在温氏集团、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就职;年平均升学率约15%以上,到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校攻读研究生。
“一专多能”人才就像点点星火般,撒向粤西滨海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地。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以李广珍、李光辉、韩垂旺等为榜样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研发应用,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精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助力解决湛江鸡、肉鸽、雷州山羊、雷州黄牛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与人才保障等问题,促进了湛江滨海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周光现 安立龙 刘靖)
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6日第八版 上半版,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2/16/content_144747_18092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