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安立龙教授撰写论文:阐述滨海畜牧业的概念、特征及战略意义

发布日期:2025-11-10    作者:继续教育学院     来源: 继续教育学院    点击:

近期,我院院长安立龙教授撰写的论文首次阐述了滨海畜牧业的概念,并从气候、土壤、水分、生物等视角阐述了滨海畜牧业要素及其特征,阐述了发展滨海畜牧业的重要意义,该文章已通过百度等平台发布,对推动滨海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指出,开发利用滨海区域畜牧资源,发展滨海现代畜牧养殖产业,是丰富人民群众优质动物性食品供给的重要途径。此举有利于充分发挥海陆资源交汇的优势和边际效应,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动物性食品的需求。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一、滨海概念与区域特征

1.概念:滨海由“滨”(靠近)与“海”复合构成,在汉语中特指与海洋交界的陆地地带,如“滨海城市”即指毗邻海洋的城市聚落。地理术语中,“沿海”与“滨海”为同义词,均用于描述与海洋直接接壤的陆地地理气候特征。

2.滨海区域气候特征:潮湿,北方呈现为寒冷潮湿,气温较低;南方呈现为酷暑潮湿,气温较高。

3.滨海区域土壤水分特征:由于海水浸润的作用,土壤中盐碱含量普遍较高。

轻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1%-0.3%(海滨为1.0-3.0 g/kg,半漠境为3.0-5.0 g/kg);

‌中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3%-0.6%(海滨为3.0-5.0 g/kg;半漠盐碱地:土壤含盐量为5.0-10.0 g/kg;);

‌重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6%(其中,海滨>5.0 g/kg,半漠境>10.0 g/kg)。

4.区域优势:海岸线绵长、水热资源丰富、港口较多,交通便利,属于境内外物资交汇中心,为发展滨海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滨海区域生物资源特征

1.作物特征:耐盐碱农作物指耐受土壤盐浓度0.3%以上(如海水盐度约35‰)的作物,分为盐生植物(如海蓬子)和耐盐品种(如水稻、小麦)。主要代表包括:‌‌第一,粮食作物‌:耐盐水稻(如“闽宁1号”亩产712.9公斤)、旱碱麦、耐盐大豆(如“中黄357”亩产287.13公斤);‌‌‌第二,经济作物‌:耐盐棉花(咸水灌溉技术)、花生(亩产694.57公斤)、苜蓿(“中苜5号”兼具固氮功能);‌特色作物‌:海马齿(矿物质含量高)、盐地碱蓬(每亩带走400公斤盐)、藜麦(占全国市场份额1/6)。

2.‌动物特征:动物耐湿热或湿冷,以耐盐碱作物为食。

(1)耐盐碱动物是指能在高盐度海水环境中生存,或利用高盐度土壤和水资源种植的植物为食生存的动物,包括鱼类、微生物、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动物等‌。‌

(2)动物种类

第一类,‌水产类‌:澳洲淡水龙虾:宁夏盐碱地养殖成功,耐低氧、耐盐碱,出肉率高(46%),适应钙、镁、钾、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的环境。‌

瓦氏雅罗鱼:内蒙古达里湖原生鱼种,耐碱度达53.57 mmol/L、pH值为9,2025年陕西红碱淖放流870万尾,改善水质并促进生态链恢复。‌

大西洋鲑、鲟鱼:宁夏盐碱地养殖的经济鱼类,通过技术改良适应高盐碱环境。

第二类,禽类:生活在滨海地区的禽类,包括海边禽类及海水禽类,如鸽子、海鸭、海鹅、勺嘴鹬、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夜鹭、池鹭、苍鹭、大白鹭等。

第三类,哺乳类动物:生活中在盐碱地的滩羊,滨海地区山羊(如雷州山羊),滨海地区黄牛(如雷琼黄牛,渤海黑牛,涠洲牛),海鲜猪(能在海水落潮时游入浅水区捕捉蟹、蚌、海藻和鱼等食物的猪)。

三、滨海畜牧业的概念与内涵

滨海区域畜牧业是指以生活在滨海地区的动物为主体,利用滨海土壤、水、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从事的畜牧生产活动称之为滨海畜牧业,其内涵包括利用滨海和滩涂种植的耐盐碱植物生产的饲料为原料进行的动物生产,或利用滨海区域耐湿热和耐湿冷动物或耐盐碱动物或利用海洋水产品副产品从事的动物生产活动,包括海鸭、海鹅、鹌鹑、肉鸽,滨海肉牛、滨海肉羊以及海鲜猪等生产活动。

四、滨海畜牧业的关键环节

(1)滨海动物遗传育种,包括挖掘滨海地区动物遗传资源特征,如耐盐碱、耐湿热等特性,建立针对性育种研究体系和品种选育体系。

(2)滨海动物种苗繁育,包括针对滨海气候特征及饲料饲养条件进行养殖的动物种苗繁育关键技术及生产活动。

(3)饲料营养:针对滨海地区饲料资源及特有动物进行的营养需求及饲料添加剂与营养调控技术与方法研究,或相关滨海区域动物饲料生产过程。

(4)生态环境与生产:针对滨海地区气候与水土特点及养殖动物种类开展的环境控制与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农牧渔业融合发展生态生产模式的研究,构建“饲料种植-动物养殖-废弃物循环”的生态模式。

五、发展滨海畜牧业的意义

我国东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区均比邻海洋,海岸线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滨海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加之毗邻港口,交通便利,海陆资源交汇,具有发展滨海畜牧业的优势条件。利用滨海及滩涂盐碱地(非耕地)发展耐盐碱饲料产业,种植耐盐碱大豆、水稻、番薯、油菜等作物及耐盐碱牧草,利用农作物及牧草养殖耐湿热、耐湿冷动物发展滨海畜牧业,发挥海陆交汇边际效应的优势,是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动物性食品需求的重要举措。

六、展望与建议

滨海畜牧业需突破耐盐品种选育、生态养殖技术等瓶颈,通过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打造多层次、可持续的“蓝色粮仓”,为全球盐碱地资源利用提供中国方案。

招生电话:0759-2382451、13828229228

教务电话:0759-2382061、13763050660

培训电话:0759-2362175、13509935732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滨大道中

联系邮箱:cjy@gdou.edu.cn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