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历教育培训

农业类

海水稻原生境保护区

发布日期:2025-09-26    作者:继续教育学院     来源: 原创    点击:

一、海水稻与卜巢村

广义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统称。狭义(特指)海水稻是一种特殊的耐盐碱水稻,指是生长在华南沿海(主要在雷州半岛)的海河交错潮汐带的特种地方稻种群群指生长在粤桂沿海的海河潮汐带特种地方稻种,又称长毛谷、咸水禾、海红稻、海割、赤禾等,具有半野生性、耐盐、耐涝、抗病虫,并有海洋生物的某些特征。据古籍考究,雷州半岛骆越人耕作骆田种植海水稻有上千年的历史。

耐盐碱植物是指能在盐碱地环境下生长,对较高的盐碱浓度有较好抗性的植物。水稻属于中度盐敏感作物,常说的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亩产可达300kg以上的水稻品种。

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北距遂溪县城28公里,东至湛江市区20公里,位于城月河边。城月河直通通明港,属于海河潮汐区域,每天有两次潮水。据村中族谱记载,南宋年间,始祖林景元由福建到海南担任官职,离任后携一族来到卜巢,见此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便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卜巢村的自然生态保持得非常好。村庄依山傍水,村前的海湾宛如玉带缠腰,河流流入东南方向的通明海。海湾两岸湿地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成群结队的白鹭蹁跹起舞,金灿灿的蟛蜞吐出五彩斑斓的泡泡。村民有利用河海交界处的海水,种植海水稻习惯。清朝粤西地区唯一的状元林召棠,高中状元后即来卜巢村林氏宗祠拜祖,并送上亲笔题字“状元及第”牌匾。据传,族亲用海红米粥款待他,他连连称赞,并表示要带上此特产回京城与同僚分享。

二、海红香稻与卜巢村

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研究团队在方良俊教授的带领下,于1996年开始着手收集、整理、开发利用耐盐作物种质资源,尤其是耐盐水稻种质。收集到的耐盐水稻种质资源有263份,其中有地方品种“咸水禾”(亦称“长毛谷”、“海稻86”等)、“建新粗秆”( 亦称JX99)、R6等。特别优质的种质是,1999年在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的沿海滩涂发现、收集的“建新粗秆”(JX99)耐盐红米稻,具有分蘖少、无无效分蘖、穗大粒多、茎秆粗壮等特征;且耐盐(中度盐分条件亦能完成生命周期)、秆适高(110cm左右)、抗倒伏等优良性状。本研究团队利用JX99、R6等种质与香稻、红米稻等进行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经过二十多年的坚守,已培育出一批耐盐抗倒伏高产优质的海红香稻品种(系),其中海红11、12能耐中度盐碱(土壤含盐量为0.3-0.6%)。海红11于2012年开始在沿海中度盐渍农田进行试验种植,单产达4500kg/ hm2以上,海红12单产达6000kg/ hm2。海红香米既保留了古老海红米富含活性物质如膳食纤维、花青素、阿魏酸、氨基酸、6-磷酸肌醇、高蛋白、钙、硒、锌、铁、钼等微量元素的“药米”特征,又是现代的优质稻米,为建立海水稻功能农业产业化体系优选海水稻品种,具备良好的市场空间和广泛的深度开发前景。

三、海水稻原生境保护区

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以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的海河潮汐区为建设地点,申报2019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现代种业提升项目《海水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圃建设》,并获得批准立项。

卜巢海水稻原生境的特点:每月农历初二、初三、十七、十八大潮期间,海河水会涌入,每次持续时间3个小时左右。海河水的盐度于枯水期为0.6-1.0%,平水期为0.3-0.7%,丰水期为0.2-0.4%。

海水稻原生境保护区设置有:种质资源保护种植区、鉴评筛选种植区,以及杂交利用品种培育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圃及品种展示区等,并配置有海河水盐度调控蓄水池。

2020年晚季种植的海水稻种质资源有365份。

图片1转载自湛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

图片2转载自湛江新闻网

招生电话:0759-2382451、13828229228

教务电话:0759-2382061、13763050660

培训电话:0759-2362175、13509935732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滨大道中

联系邮箱:cjy@gdou.edu.cn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二维码